歲序更替,華章日新。2022年,徐州工程學院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全校師生求真奮進、拼搏進取,各項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展示學校2022年取得的各項成績,鼓舞全校師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接續奮斗,現推出“徐州工程學院2022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我們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遴選出下列選項作為候選(排名不分先后),歡迎廣大師生員工、校友及社會各界朋友踴躍參與評選。投票通道即日起在官方微信開啟,1月16日截止,快來參與投票,選出徐州工程學院“2022年度十大新聞”吧!
01我校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校黨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制定印發工作方案,統一部署,迅速行動,創新方法,突出特色,在全校上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校黨委班子帶頭收看開幕會直播,帶頭開展專題學習,帶頭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干部師生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談體會和感受。專家學者深入開展研究闡釋,各單位組織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缎氯A日報》、學習強國平臺、省教育廳網站等對我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情況進行了報道。
校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
《新華日報》12月29日“智庫版”頭條專題報道我校學習黨的二十大情況
02我校東校區正式啟用,一校區辦學模式初步形成
我校東校區自2020年6月奠基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統籌推進下,學校搶工期,抓質量,相關部門加班加點,克服疫情和天氣等影響因素,全面加快推進東校區建設。今年4月,我校東校區一期大部分單體投入使用。4月22日至23日,城南校區師生整體搬至東校區,實現了一個校區集中辦學的夢想。東校區投入使用是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極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創建一流應用型大學奠定了堅實的空間基礎。
03我校上下眾志成城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先后發生徐州本土疫情和校園疫情。大戰大考面前,學校黨委行政坐鎮指揮,各部門各學院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師生員工沖鋒在前、迎難而上,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殲滅戰,守護了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穩定。更為可貴的是,面對疫情,全校500余名教工黨員志愿者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全天候投入戰斗,一大批后勤、安保、宿管人員24小時日夜堅守,你們用真情書寫一段段動人故事,你們用奉獻留下一個個感人瞬間,充分展現了徐工院速度和力量,向你們致敬!
04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市長王劍鋒分別到我校調研
8月29日和9月29日,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市長王劍鋒先后到我校調研指導。宋書記、王市長一行分別視察了校園建設、聽取學校工作匯報,并充分肯定學校近年來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他們表示,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徐州工程學院改革發展,希望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及人才優勢,深入推動校地合作,強化服務發展能力,為徐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05我校新增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在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公布的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教高廳函〔2022〕14號)中,我校推薦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物流工程、電子商務、環境設計等8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專業數量實現新突破。至此,我校共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入選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專業數占招生專業數的41.43%,充分體現了我校專業內涵建設成效,標志著我校專業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06我校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2年,我校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中持續取得新的突破。學校筑牢學科發展根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凝練學科方向,4個學科獲批省“十四五”重點學科立項。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整合各類資源,推進有組織科研,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省工程研究中心。促進科研成果產出,產學研合作邁上新臺階,科研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獲批國家基金立項12項、省部級科研獎項20余項。
07我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2022年,我校人才隊伍建設實現量質雙增。學校深化落實人才強校戰略,引進和培養博士109人,入選省雙創博士31人,新增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及團隊21個。優化人才工作生態,開展新進教師培訓等系列活動,教師獲省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涵養高尚師德師風,教師獲省教學名師、省技術能手、省五一創新能手、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校黨委書記陳奎慶為新進教師講授崗前培訓第一課
董玉瑋教授被評為江蘇省教學名師
08我校隆重舉行慶祝第38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新教師入職典禮
9月8日下午,我校慶祝第38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新教師入職典禮在逸夫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陳奎慶、校長張農共同為“光榮從教30年”優秀教師代表頒發證書并獻花。近百名新入職教師代表入職宣誓。大會還對近三年我校獲評省市教育系統、工會婦聯系統先進代表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為2021年度二級學院領導班子綜合考核獲獎單位頒獎。
09我校深入開展訪企拓崗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就業
為積極應對疫情等影響,切實幫助大學生就業,我校先后開展訪企拓崗、專場招聘等活動。5月,校黨委書記陳奎慶、校長張農分別率隊參加訪企拓崗促就業交流會。校黨委領導班子成員也帶領聯系學院,主動對接企業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通過活動開展,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強化供需對接,為畢業生就業、發展搭建更好平臺。11月,常州市“名校名城合作行 創新創業贏未來”專場活動在我校舉行。常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季培東攜該市企業代表在我校開展人才推介和現場招聘活動。我校還被評為“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
陳奎慶書記參加材化學院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
張農校長參加環境學院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
常州市“名校名城合作行 創新創業贏未來”專場活動
10我校位居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六輪總榜單本科組第293位
2022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2021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在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六輪總榜單(本科300強)中,我校以278個獎項、總成績52.7分,位居全國第293位,進入總榜單本科組300強。同時在2017-2021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本科100強)中,我校位居全國第35位,江蘇省高校第三位。近年來,我校強化思想引領、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增強學生創新能力、推進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11 5800名新生加入徐工大家庭
9月13日至14日,我校迎接2022級新生。陳奎慶、張農等校領導深入各迎新點,詳細了解各學院新生報到情況并與新生交流,詢問學生家庭、學習和生活等情況,勉勵廣大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以最佳的狀態迎接美好的大學生活,在青春賽道上跑出優異成績。新生報到期間,學校共組織350人次參與接待工作,2800余名師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配備行李搬運小推車80輛,防疫物資400余套。
12我校隆重舉行第十九屆運動會
11月10日,我校在東校區體育場舉行第十九屆運動會,本屆運動會共設有22個項目,2000余名師生參加比賽。運動會期間,學校師生秉承“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體育精神,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參加競技比賽,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場上,運動員們揮灑汗水,奮取佳績;看臺上,觀眾們為運動員吶喊助威;比賽中,裁判員公平公正,展現較高的專業水平。經過激烈的角逐,管理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商學院、金融學院、環境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分別獲得團體總分前八名。
13我校榮獲“江蘇省雙擁模范單位”稱號
在江蘇省第十二屆雙擁模范城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我校榮獲“江蘇省雙擁模范單位”稱號。近年來,我校創新提出“智力擁軍、送學上艦”的繼續教育模式,精準對接海軍徐州艦官兵“素養提升、軍地兩用”新需求,探索并實踐了以智力擁軍為主線,著力技能培養和就業能力提升的“一對接三融合”軍地兩用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學歷教育與技能提升的相互融合、專業教育與軍事教育的相互融合、信息技術與現場教學的相互融合。
“徐州艦”官兵參加我校組織的入學筆試
14我校智慧后勤建設取得新突破
我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互聯網+后勤服務”深度融合,以“智慧能源、智慧服務、智慧監督”為框架,積極建設智慧后勤平臺,以優質的后勤服務和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學校以師生需求為導向,建設以“一平臺一實體三模塊”為框架的后勤信息化保障體系,讓后勤服務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運用信息科技手段,積極將“互聯網+”理念和新技術融入到后勤工作中,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受到師生歡迎。我校后勤信息化成果入選中國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設優秀案例。
徐州工程學院學生餐廳
15我校開展第四輪巡察,實現本屆黨委校內巡察“全覆蓋
10月至12月,校黨委對校內8家單位黨組織開展第四輪巡察,實現本屆黨委校內巡察“全覆蓋”。各巡察組通過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個別訪談、座談調研等方式,圍繞學校改革發展大局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被巡察單位黨組織職能責任,重點監督檢查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校黨委決策部署情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情況,以及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等情況。通過巡察,有效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落實,有力促進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育人環境。
徐工院2022年度十大新聞邀請你共同見證!